为深入了解大规模充电桩平台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痛点与挑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智充先锋”团队于近期走访了国内领先的充电桩运营平台——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深圳总部,围绕“智能平台管理下的区域低效现象”展开了系统调研。
特来电:百城万桩背后的低效问题
作为国内充电桩领域的佼佼者,特来电自成立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充电网络,实现了“百城万桩”的覆盖能力。然而,尽管平台规模庞大,但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即使拥有先进的平台架构与广泛的网络布局,特来电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低效运营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低流量场站利用率极低”和“用户流失率高”。
特来电的运营负责人坦言:“虽然我们的后台数据监控覆盖全国,但由于历史算法模型过于粗放,导致部分低流量场站无法获得有效资源倾斜,形成了‘有桩没人用’的现象。”
此外,调研团队还注意到,特来电的用户在App体验方面也常常遭遇一些困扰。部分用户反映,导航偏差、实时充电状态不准、支付延迟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充电桩的闲置现象,造成了“设备在,但用户却不用”的尴尬局面。
问题诊断:充电桩背后需要数据与体验的双重打通
在实际走访和用户调查中,团队深刻认识到,当前的充电桩运营问题并非单一来源。数据问题和用户体验问题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大平台的优点在于可以覆盖广泛的市场,但其复杂的系统与大量的充电桩设备往往使得管理与调度变得难以精细化,进而导致了“冷桩”和“热桩”之间的严重不均衡。
充电桩的运营不仅仅是设备的堆砌,更是如何通过数据与技术来提升资源的配置与调度效率。只有通过精细化的数据调度和精准的用户需求预测,才能实现充电桩网络的高效运转,从而解决“有桩没人用”或“电不够”的问题。
创新解决方案:智能化调度平台“桩电宝”引关注
为针对性解决上述问题,“智充先锋”团队现场展示了自研的“桩电宝”智能运维平台。该平台利用AI智能算法进行多因子调度优化,核心功能包括区域人流建模、路径热度分析、充电需求预测等。通过这些功能,充电桩平台不仅能够实时捕捉充电需求,还能根据不同区域的充电桩利用情况调整充电资源的配置,做到更加精准的资源分配与优化。
具体来说,“桩电宝”平台通过动态调度与实时数据反馈,对充电桩的分布、流量、充电时段等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平台可以预测潜在的高需求时段,提前调度充电桩,平衡负载,并减少空桩和无效资源浪费。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热度和行为模式,智能化引导用户找到最近的、状态最优的充电桩,从而提高充电体验。
在调研过程中,特来电的数据分析负责人对该系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示:“我们深知运营平台的巨大挑战,‘桩电宝’的数据驱动与智能调度功能能够为充电桩场站的管理带来新的突破。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在低流量区域进行试点合作,验证其智能调度模型的实际效果,为平台的优化提升注入‘灵活小脑’。”
启示与展望:充电桩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更深入地理解了大平台在实际运营中面临的管理瓶颈,还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对智能化调度、数据精细化管理在充电桩运营中的重要性。
特来电的挑战,正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规模化运营的背后,如何依靠数据与智能技术打通系统、提升运营效率,避免“低效桩”和“空桩”的现象,如何增强用户体验并提高充电桩的综合效能,是未来充电桩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智充先锋”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充电桩行业的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充电桩运营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助力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服务。
此次调研为团队在后续的技术研发和模型优化提供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第一手数据,也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充电桩的普及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充先锋”团队期待与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合作,携手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的充电桩运营体系,为推动全球绿色出行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