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衢江旁,320国道两侧的万亩橘林早成了金色的海洋。中国石油加油站的灯火在熹微里浮着,像枚暖玉,融进渐亮的天色里。朝阳刚跃出地平线,就急着往枝头果实上泼光,空气里漾开浓郁的蜜糖香——饱满的蜜橘把枝桠压得弯弯的,风一吹,像千万盏沉甸甸的小灯笼在叶间轻晃,恰是“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的写照。衢州的蜜橘,熟透了。
张婶踩着晨露钻进自家橘林时,鞋尖还沾着田埂的湿泥。她那双手早让风霜刻出了纹路,却准得很,指尖掠过带霜的果皮,一捏一拧,果柄青翠的蜜橘就落进竹篮。“三十年的老树,果皮薄得能透光,剥开后橘瓣饱满得挤得出汁,咬一口,甜津津的汁水在嘴里爆开,一点酸涩都没有。”她抹了把额角的汗珠,清脆的笑声,和远处橘农“收橘喽”的吆喝撞在一起,在橘林里荡开。抬眼望,“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的盛景铺在眼前,从《水经注》里“霜菊金橙”的记载,到如今连成片的橘海,这口盛熟的甜,是衢州人传了千年的滋味。
加油站经理小周是土生土长的橘乡人,蜜橘成熟采摘季,指甲缝里总留着淡橘黄。她一大早就往自家果园跑,专挑向阳枝上的果子——果皮泛着深橙红光晕,蒂头带着新鲜橘叶的那种。回到站里,她把营业厅休息区的青花瓷盘擦了又擦,才将蜜橘一个个摆进去,指尖细细拂去果皮上的绒毛,盘边偶尔沾着几缕剥橘时落下的橘络,倒添了几分随性。旁边立着块手写牌,是她练了好几遍的字迹:“衢州蜜橘,免费尝鲜”。
晨露还没褪尽,张婶的三轮车就“吱呀”着拐进加油站。车把上系着的红绳,是上次小徐帮她绑车斗时剩的,风吹得红绳晃悠,车斗里那兜蜜橘裹着几片绿叶,个个饱满水灵——这是专给站里员工带的,念着小徐常帮她检修刹车、小周总提醒她“早市人多慢点开”。“快些加,赶早市趁凉快!”张婶先把蜜橘递到吧台上,笑纹堆在眼角。小徐早把油枪备好了,加满油又顺手递过杯温水:“婶,您这橘子甜透了,准是挑的树尖儿上最熟的!”
日头爬高了,加油站渐渐热闹起来。车门一打开,旅客们就循着浓郁的甜香往休息区走,捏起一枚蜜橘剥开,橘瓣上的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滴,入口的瞬间都忍不住“唔”一声。小周递过纸巾,手指往远处指:“前面三百米就是老橘园,现摘的带着叶香,甜得更鲜灵。”上海来的阿姨当即拎起竹篮往橘园去,回头还冲她摆手:“尝好了给你们带两斤,这熟透的味儿太正了!”
跑长途的老王是这儿的常客,车刚停稳就往休息区钻,专挑瓷盘里最饱满的蜜橘:“小周摘的橘子有讲究,皮儿薄汁儿多,都是熟透的好果,剥下来的橘皮揣在兜里,跑高速时泡水喝,润嗓得很。”现在他每次路过都要多买一些,说老家孙子上次吃了,天天追着问“啥时候再去有免费蜜橘的加油站”?买橘的陌生人因一瓣橘攀谈,邻里因一袋橘暖心,这加油站早成了320国道上最暖的“歇脚点”。
夕阳把橘林染成了胭脂色,张婶驾着空筐三轮车往家走,车斗里的空网袋被风掀得轻晃。加油站的灯亮了,小周拿着软布擦青花瓷盘,盘沿的汁痕还没干透,恍惚能看见张婶沾着露水的指印、上海阿姨剥橘时弯起的嘴角。她望着国道上流动的车灯,指尖还留着橘香,忽然懂了:果农守着橘树,盼的是枝头的丰收;石油人守着加油站,盼的是旅途的安稳。可张婶递来的蜜橘、自己摆上的鲜果、递来递往的温水,早越过了这些——是藏在日子里,化不开的人情味。
晚风掠过橘林,叶子沙沙地响。加油站的宝石花标识在暮色里亮得分明,小周把擦干净的瓷盘摆回原位。明日清晨,这盘子里又会摆满带着晨露的熟橘,张婶的三轮车或许还会“吱呀”着来,衢州的甜与暖,就这么在日常里流转着,一年又一年。
那缕甜香漫过南孔古城的墙,绕着320国道的路标,最终在每个人心里,种下了代代相传的感动——衢州的蜜橘,又熟透了。(浙江销售衢州分公司 方敏)
举报邮箱:Jubao_Ts@163.com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城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中城网非新闻媒体,不提供新闻服务;